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谁动了他的故事

第0780章 李鸿章新时代

就是前面说的李大架子,在他彻底沦为今人不耻之前,还是有好多事要说的。

作为曾大弟子、淮军创始人,他是怎么起家的,相信大家已经是没有疑问了。

在上海对战李秀成,守住了松江城,是其独立发展的开端、淮军大成的根基。

因为大上海的环境条件优越,他开办的实业众多,种类和规模上都是湘军铁厂的N倍,从枪械、火药到轮船什么都造,只要洋人有的他也要有,必须有。

另外,他还掌管、经营各大新式行业的招商局,也不是他师傅厘金局可比的。

所以,在此论功行赏期,他不仅爵位上追平了左大帅的伯,连职务也接手了师傅的直总1871,还多出个北洋商务大臣来,人称李中堂,再续了南方汉人的神话。

其实,李大弟子由于个性原因,远远盖过了他师傅的光辉。

从左宗棠的角度看,前辈乡贤曾国藩爵高位重,只是钱多礼大,自己没钱而已。

相同的是,他和曾大师都倔得出奇,一个曾驴头,一个左骡子,但他不像曾前辈敢跟大爷掰扯、敢惹大妈生气。左总是从来只会感恩,生死报效的。

曾大师哪来那么多礼钱?固然是缩减湘军来的军费,其中不排除李大弟子的特殊孝敬。

对两大湘军旗帜成问题的事,对李大弟子就不是个事,不足挂齿好吧。世人对财富前程多感兴趣,对这三大人物的关键时刻、恩怨情仇竟然云里雾中,实在是佩服之至——

李鸿章在大妈面前是怎么咬师傅的?曾大师又是怎么在奏章中贬损高足的?可谓头头是道,千真万确。

难道李大弟子就不会为自己送出个远大前程来吗?!

这世界钱是钱,理是理,最高境界是听收大礼的高人讲理,一句顶八句,可惜历史无情,小说有义,自然是演义。

李鸿章青出于蓝胜于蓝,没有师傅的秉性和局限,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,创立了属于他自己的新时代。

当然,也就没有了师傅的底线,这是他后来泰极否来、为人不齿的原因。

曾大师还没死,李大弟子就是海防论主,公开与师傅唱反调,是岸上重要还是水上重要,是前门重要还是后门重要,是心窝子致命还是背堂心致命?

这是利益问题,不是智力问题,算左大帅身在其中持论尚平,为大妈采纳了,否则后果还会更重。

本书切入李鸿章事迹是在战场上,来不及深究,鄙人还以为他是草莽出身的团目,天赋异禀而已,其实不然,他是道光十七年进士及第,成绩可能还好过他师傅,也是协办团练在老家安徽合肥县,其经历、出身、使命竟然与师傅高度相同!

怪不得能够成为知音知己,进而心腹大弟子,在奔赴上海战场的时候,师傅是又提又送,才勉强凑够4营人马顺江直下。

既然如此,鉴于他的树大根深及对后世的影响,这还得补个他的前传,还有其早期作品,可以对照出他前后不同的人生,至于后传就随本书情节演绎去了。

李鸿章,生于道光二年底,1823年2月15日,本名章铜,字渐甫、子黻,号少荃或少泉,出生地时属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,今属合肥市。

尽管是乡村,能一路读书赴试,自然是大户人家子弟,兄弟不少,现网上有其赴试诗8首,谨录2首以观风,也就是看看李大架子的才气如何,因为都说安徽人有才。

《赴试途中有感》(2/8)

其一

回头往事竟成尘,我是东西南北身。

白下沉酣三度梦,青山沦落十年人。

穷通有命无须卜,富贵何时乃济贫。

角逐名场今已久,依然一幅旧儒巾。

其二

一枕邯郸梦醒迟,蓬瀛虽远系人思。

出山志在登鳌顶,何日身才入凤池。

诗酒未除名士习,公卿须称少年时。

碧鸡金马寻常事,总要生来福命宜。

如何?这才华还是杠杠的吧?

由诗看来,李鸿章还是历经数次京试的,但高中进士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,年方24,还是才具过人,算是早年得志的。

只是这些赴试诗愁绪弥漫,缥缈处仍见雄心壮志豪言壮语,也就是喜欢自说老是不中。

唉,诗人都这样,尤其年轻时候,啥事没有就整天发愁去了!

看来,李大架子的书读得不错,开题到束股夹尾巴没难住他,就为难那些天国汉子们去了。不幸的是,中进士后四年就碰上了乱世,遇到曾大师时也才30出头,不正是年富力强、大有可为时候?

共同的出身和经历,促进了这师徒二人的关系,在从军的凡夫俗子、芸芸众生里,这老少二人自然是鹤立鸡群,才气横溢又猩猩相惜。

泛言之,师徒俩都文武双全,大弟子只差了理学比不得师傅,所以世俗成就反而更大,影响也更巨,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李鸿章要比曾国藩伟大,与当时的金童玉女评价无二。

所以,师傅当不了背锅侠,而大弟子会,而且是主动式量身定制的,这就是师徒俩的不同命运。

俄罗斯名言:两座大山只会偶尔相遇,不会永远在一起。如果大弟子不送出门,大家就看不到伟大的李中堂,也没有气象非凡的北洋时代了!

李鸿章兄弟不少,本书写到的只有李鹤章,与天军作战遭遇诈降身亡,其他的就无瑕顾及了,读者如有兴趣可另开题做李大架子专门研究,绝对收获甚丰。

自其影响毁誉参半看,李鸿章是个负责任者,也是个认命的人,这与早年赴试诗心迹一样,是谓初心不改,不似有的人见好就上,见孬就让。

曾左李三大师大帅,在其附庸风雅而又血雨腥风生涯中,各自创立了近代军工企业及其配套行当,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。

这段历史,被旗人赞为:同光中兴,被汉人誉为;洋务运动。大清风气渐开,以洋人为师以制洋,气脉延续,又得半百光景可得色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